李宁,这次有点冤
这次所谓李宁借新品“精日”“辱华”,不过是有些人的自我想象,犯了过度敏感的老毛病罢了。
冰川思想库研究员丨魏英杰
最近有点不知道说啥好。昨天还在跟朋友说,我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了。
这一方面是因为,写了20年评论,有些被掏空的感觉。原有的知识沉淀不够扎实,读书也不够勤快,一些话语体系似乎也赶不上这个时代了。而另一方面,在于越来越看不懂一些问题和现象,也越来越看不懂有些人的观念和想法。
时代车轮滚滚向前,承认自己落伍,并不羞耻。
可有些事情,看着并不复杂,不知为何也能在网上掀起一番言论风暴。这难免又让人有些郁闷。
比如这两天发生的李宁新品风波,就是一例。
01
近日,李宁集团举行了一场秋冬新品秀,部分服装却被指“倭里倭气”,酷似“鬼子造型”,在网上被许多网友吐槽,怒斥“我拿李宁当国货,李宁拿我当大佐”。
有人还扒出李宁集团现任CEO是一名日籍华人,断言这次的新品是由精日分子刻意制造的文化侵略。
原本被誉为国货潮牌、民族企业的李宁,转眼间被人目为辱华品牌。
网上舆论甚至影响到了李宁在资本市场的表现。周一(10月17日),港股李宁一度暴跌超13%,收跌4.31%。
对此,李宁某高管在微博上回应,“我们的消费者,对于中国文化的沉淀,教育知识的传承还是少了”。并打上“笠型盔”的标签和图片,暗示相关新品设计的灵感来自于中国古代服饰。
不过,这个说法非但没有让网友释怀,还被认为是在傲慢地教育消费者。
目前,李宁集团官方尚未正式作出回应,不过从以往经验看,不管怎么回应,李宁这次都有点惨。要恢复品牌信任和消费者口碑,尚需时日。
说实话,我也不喜欢李宁这系列的设计风格,但一般我会把这归为审美差异,而不会动辄上升到民族主义和文化侵略。
不是说没有这种事情,而是基于理性和逻辑判断,这是最不可能的一种可能。动辄抬出这些大词的人,不妨动脑子想想,这么做对李宁有什么好处?
作为运动服饰领域的国货标杆,李宁品牌近年来可以说吃足了“爱国福利”。尤其是在新疆棉事件后,李宁被狠狠野性消费了一把,某些款式运动鞋被炒至数万元,溢价数十倍。
有这么好的市场红利,李宁为什么要铤而走险,偏偏和带有民族情绪的消费者过不去?
李宁集团联席CEO钱炜是日籍华人不假,也不是什么秘密,在李宁官网上就有介绍。但这能说明什么?且不说这位CEO知不知道这款新品,有没有事先了解过新品的风格,作为被李宁用千万年薪挖过来的一名职业经理人,他为什么要跟钱过不去,费尽思量地在一款服装上“精日”?没道理啊。
别的都不讲,光凭这两点,我基本可以断定,所谓借新品“精日”“辱华”,不过是有些人的自我想象,犯了过度敏感的老毛病罢了。
如果不信,我们同样可以从“阴谋论”的角度来合理揣测一把。有人说这是李宁蓄意辱华,但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说,这也可能是有些人在蓄意攻击做空民族品牌?否则,为什么偏偏是作为国货代表的李宁出事,而且李宁股价也随之被打压?
你看,这么说是不是也很合理?逻辑上是不是也没啥毛病?所以,有时候一些看似言之凿凿的论调,实则经不起逻辑的审视。至少,在事实不明的情况下,谨慎下结论才是看待事物的正确姿势。
02
海天酱油是国内调味品行业的头部企业,也是民族品牌之一。近日,海天酱油被曝光,其在美国的酱油没有添加任何添加剂,而卖给中国人的酱油却是有添加剂的。海天酱油的“双标”做法,被人斥责为伤害了消费者的尊严和民族感情。
▲海天味业先后两次发布声明(图/海天味业官方微博)
吊诡的是,海天的回应同样打出了民族牌,声称这是对“中国造”产品的恶意攻击。
对比李宁被指责辱华,海天酱油被人骂“双标”,其实也挺冤。
首先,国内食品行业是允许添加食品添加剂的,不仅海天酱油部分产品配料表上有添加剂,市场上绝大多数酱油产品也都含有添加剂;
其次,海天卖给美国的酱油不含添加剂是遵循当地的法律规定,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食品生产标准不一样,不能一概而论;
第三,海天在国内市场也有零添加的酱油产品,但是部分批评者却有意无意地漠视这一事实。
这就让整个事件变得很可疑。为什么多数酱油企业都生产含有添加剂的酱油,唯独海天成了众矢之的?
如果国标允许添加,而消费者认为应当禁止添加,那么应该呼吁修改国标才对,为何只是责难企业?
海天酱油已经行销多年,配料表上有哪些食品添加剂一目了然,为何批评者买酱油的时候都没看到,这时候才恍如大悟?
事出反常必有妖。其实,旁观者从这些角度多想想,也不至于如此义愤填膺、怒气冲冲了。
而从海天酱油“双标”事件和李宁新品造型争议,大致可以归纳出一些共同特征。
其一,涉事企业都是因出现产品细节问题而被刻意放大,从而引起舆论关注。
海天酱油的添加剂问题是行业普遍做法,也是合规生产流程,而李宁品牌涉及的服装造型问题,更多是审美标准不同,是一道“主观题”。
实际上,李宁此次新品秀,同款服饰不光有绿色,还有蓝色、白色和黑色等色系,其他色系并没有所谓的“倭里倭气”,但在多数批评者眼里,其他色系是不存在的。
▲李宁官方微博推文(图/李宁官方微博)
其二,事件背后都闪现出令人生疑的“民族主义”论调。无论这是网络情绪使然,还是机构借此做空,都可以反映出舆论背后的不同寻常之处。
如果这是网络自发的舆论热点,这说明但凡涉及“民族主义”,都是切中消费者敏感神经的问题,设若这背后有一双操纵舆论的手,这也足以说明其手法之老练狠辣,一出手就能让一家积累多年品牌声誉的企业顿时黯然无光、市值暴跌。
其三,此类事件均不难辨识实情,企业却往往百口莫辩,深层次原因或在于“政治正确”让人无从反驳,或在于常识被偏见遮蔽,理性被情绪压倒。
理性之缺失,已然成为当下网络争论的普遍特征。但在很多情况下,这又往往是一种刻意为之。
就拿李宁新品风波来说,可以看到很多短视频博主煞有介事地发表了一通言论,多数都是在骂李宁的,甚至骂的手法也是大同小异。很简单,骂李宁更能博得眼球,赚到流量,而像我这样试图说几句公道话的,经常就会被人骂“拿了多少钱”“别洗了”。
一个人迎合情绪,这只是一个人的偏见;一群人迎合情绪,就会沦为乌合之众的狂欢。
03
34年前,25岁的李宁在汉城奥运会比赛失利,铩羽而归。
李宁的失常表现,让许多原来狂热崇拜他的人大感失望。有人给他寄去了一根打好结的塑料绳,信上写道:李宁小伙子,你不愧是中国“体操亡子”,上吊吧。
这时候,李宁原先取得的那么多让国人引以为荣的荣誉,似乎不复存在,都被抹杀了。
当年咒骂李宁的那些人,如若在世,应当垂垂老矣。然而,一代又一代人成长起来了,人性依然如此惨淡,民族情绪这把双刃剑,依旧如此翻脸无情。
这该让人说啥好呢。对此,我确实无话可说了。
*题图为李宁秀场图,来源于李宁官方微博
*投稿邮箱:bcsxk2016@163.com
*商务微信:guyun2009
汇聚思想,分享锐见
公号ID:icereview
长按二维码关注
中国传媒榜·十大新媒体
微博·最佳深度报道媒体
今日头条·财经头条号百强
凤凰网评论·年度致敬媒体
网易号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
凤凰一点号·年度深度报道榜
新浪财经·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
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·实力榜
百家号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
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·年度新锐评论